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铭刻党的光辉历程 | 陆光正木雕巨作《百年伟业》即将亮相首届“中华大师汇”

时间:2020-10-29 浏览:7733 + 打印

分享到:

近日,由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光正主创的大型木雕作品《百年伟业》已经完成组装及布展工作,并将于11月1日起在东阳举办的首届“中华大师汇”期间展出。

 

铭刻历史,唱响时代主旋律

 
《百年伟业》是陆光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也是继2018年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丝路华章——陆光正从艺60年东阳木雕大展”后,陆光正的又一次宏大叙事主题创作。
 
《百年伟业》分四个篇章,分别为《峥嵘岁月稠》、《建立新中国》、《春天的故事》、《共筑中国梦》。由四幅木雕屏风构成,每幅宽7.1米,高3.1米,厚1.1米,款型统一,在每幅独立的基础上又互为一体。
 
这四个篇章根据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四个阶段,选取了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四个场景进行创作。《峥嵘岁月稠》刻画的是行军队伍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建立新中国》选取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情景;《春天的故事》选取了改革开放窗口深圳现代化街景;《共筑中国梦》刻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成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达对党的崇敬之情和庆祝之意,这是我创作的本意和初衷之一。”陆光正说,“中华大师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新展的创作主题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正好契合,于是两者合二为一,就有了《百年伟业》最初的创作想法。陆光正表示,“中华大师汇”将全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汇聚一起,这是通过作品与大家交流的好机会。
 

用木雕“说话”,创两个第一

 
《百年伟业》组雕在东阳木雕业界创了两个第一。一是东阳木雕与院校雕塑手法互促共融,陆光正创新合作模式,与国内四位雕塑名家联手创作;二是首次引入舞台艺术立体呈现样式,以东阳平面木雕为背景,立体圆雕人物为主角,配以组合灯光渲染,形成舞台剧的意境和效果,彰显作品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百年伟业》过程中,陆光正根据建筑装饰、厅堂陈设、等应用场景的不同,采用平面浮雕、圆雕、半圆雕、透空雕、阴雕等东阳木雕几乎所有的表现技法。但由于东阳木雕属于传统民间工艺,在表现《百年伟业》这样宏大叙事的主题时,易囿于民间样式。
 
为使立体人物造型更加生动传神,增加其丰富性,需加强创作力量。“在表现立体圆雕具象人物上,东阳木雕与院校雕塑相比,并非长项。”陆光正说,因此他召集了之前相熟、有过合作的雕塑艺术家来研讨商量,并邀请他们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
 
就这样,在主题确定之后,陆光正邀请国内雕塑界的名家加盟:旅德雕塑艺术家杨铭负责《峥嵘岁月稠》的人物泥塑;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萧立负责《建立新中国》的人物雕塑;清华美院教授王建中教授负责《春天的故事》的人物雕塑;中国美院雕塑系主任钱云可负责《共筑中国梦》的人物雕塑。四位艺术家以不同的创作风格,按时间节点、人物特点、场景重点,精准地呈现各自的创作。
 

(作品局部细节图)

 
用四个篇章表现100年的历史,并非易事。《百年伟业》是一组“会说话”的东阳木雕佳作。“要把这100年浓缩在四个画面中,我想到了舞台剧,一幕幕剧具有独立性,连在一起讲述完整的故事。”陆光正说,于是他决定用屏风样式做出舞台感,特别设计出长6米,宽50厘米的舞台。
 
有舞台,就离不开光影。在陆光正看来,人物雕塑如上舞台的演员,需要各种光影,使之更为立体,造型更为有力饱满,意象更为深刻。其次,背景平面雕刻是由多层叠雕完成,厚度达40厘米,无论山水、花草树木都需要层次分明,立体饱满,灯光就起了很好的调配作用。
 
因此,在作品设计阶段,陆光正邀请了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杨光明共同研究《百年伟业》的布展“舞台”呈现、灯光设计。“做了40多年的灯光设计,木雕作品用舞台灯光的理念来呈现,我是第一次见到。”杨光明说,这些作品通过舞台形式与光影作用,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体现了作品的意境和艺术追求。
 
《百年伟业》的布展“灯光秀”简约大气,是多彩的:《峥嵘岁月稠》用的是冷色调,背景是雪山草地,通过灯光在崇山峻岭间仿佛看到了白雪皑皑;《建立新中国》需要暖色调,通过光影给人以热烈喜庆的感受;《共筑中国梦》中的绿水青山,万亩茶园,通过光敷以淡淡的青绿色,而大海敷以蓝色……
 
 
(作品局部细节图)

 

匠心筑梦,共勉未来

 
《百年伟业》的创作,凝聚了上百人的心力,整组作品的创作,以陆光正为代表的东阳木雕匠人,投入了上万工。以《峥嵘岁月稠》为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画面”中,那沼泽地的一丛丛草,一株草的雕刻就耗费一个匠人的一天工时。
 
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至十八大,《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共筑中国梦》刻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共筑中国梦》背景融入了不少浙江元素。陆光正说,画面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经济”等元素也深刻诠释了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历史地位。“背景上绿水青山、茶园果园、新农村、海港码头、航天发射高塔、高铁、天宫一号等要素,反映了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的历史性成就。”
 

(作品局部细节图)

 
前景雕塑人物也选取了新时代涌现出的农业、科技、航天、卫生等各行业的15位人物,既有共筑中国梦征程中的英雄代表,如屠呦呦、潘建伟、郎平、景海鹏、袁隆平、张富清、钟南山等,也有抗疫逆行者、快递小哥、少年儿童等普通人,还有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多个国家人民手拉手的群雕像,充分展现了时代特色。
 

(创作中的陆光正)

 
讴歌百年伟业,缅怀革命先驱,追忆奋斗历程,展望光明前景。作品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庄重时刻,融入改革开放的建设浪潮,礼敬了新时代的民族脊梁,展现出站起来的中国,富起来的中国,强起来的中国。